(通讯员 薛舒尹)
“我在教授面对面教室等你!”
2022年上半年,学院共23位教授做客“教授面对面”,
与1100余人次的同学们交流谈心。
哪一场“教授面对面”让你记忆最为深刻呢?
侯喜文教授
首先要通过长期积累让自己变得优秀,发展出自己的特长。同时,需要多阅读前沿的文章,运用所学的知识,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。
——侯喜文教授
刘守印教授
电子信息技术和物理学是应用性学科,所以员工不能仅仅只有知识,还要有知识的应用,建议同学们积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当中。
——刘守印教授
俞云伟教授
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,多多尝试,才能不断提升自己。
——俞云伟教授
李勇教授
兴趣是第一位的,兴趣所在之处会引领你去主动探索,而不是被动地追寻薪资。你有兴趣,才会更有动力,在枯燥的研究中才不至于厌烦,成为佼佼者的几率会更高。
——李勇教授
吴少平教授
同学们,如果有机会进行读研深造,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来,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,既是使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,也是为你们未来的员工做好表率。
——吴少平教授
杨河林教授
把握当下,让基础更扎实,有能力考研的话就努力去考研,取得更高的成就,不给自己留遗憾。专业学习不能放松,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。
——杨河林教授
黄致新教授
培养情商,踏实做事。
——黄致新教授
陈继胜教授
不管是继续读研还是踏上工作都不能安于现状。要努力钻研、刻苦学习,不断打磨自己提高自己。
——陈继胜教授
郑小平教授
在上课的过程中,要掌握比教材更多的知识,先做到把书读“厚”;在学完一门课后,也应该学会压缩、概括,再做到把书读“薄”。
——郑小平教授
裴骅教授
当你发现自己不论怎样都没法做到最好的时候,证明你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。
——裴骅教授
李新强教授
认真对待每门专业课的学习和有益知识的积累。工科方面,越是尖端的技术,人才就需要有越广博的知识面。
——李新强教授
郭红教授
不要给自己设天花板。每门学科都很重要。不能片面的定义自己,认为现在学的知识以后用不上。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,你无法预知自己以后的人生。
——郭红教授
刘峰教授
首先一个人不管是教书还是做研究或做其他工作,都要发自内心喜欢这份工作,这样做事情才是有意义的,才会掌握主动权。如今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,不仅仅要我们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,更是培养我们的心智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或者处理事情的方式。
——刘峰教授
余颖教授
要想解决拖延症问题,第一养成良好的习惯,第二,强迫自己每天制定目标和计划,每件事都积极落实到行动上。
——余颖教授
张国平教授
生活要自理,管理要“自治”,思想要自育,学习要高度自觉。
——张国平教授
瞿少成教授
大学是大家开始融入社会的第一步,要自主学习挖掘自己的才能,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乃至今后要从事的事业。
——瞿少成教授
刘复明教授
把握当下,掌握好知识,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。工科专业的学习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,但是我们也从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技能,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——刘复明教授
张汉中教授
要端正学习态度,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可轻言放弃,应坚持不懈,努力克服。
——张汉中教授
秦广友教授
建议大家通过运动、阅读、外出散心等方式来舒缓心情,这些方式对身心俱宜,且效果更持久。希望同学们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,身心愉悦,从而达到良性循环。
——秦广友教授
罗晓峰教授
当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,不要什么都自己扛,要学会求助。寻求帮助,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。不要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下,要学会合理排解。
——罗晓峰教授
周代梅教授
要加强自主预习、学习的意识,要紧跟着老师的思维。
——周代梅教授
施梳苏教授
竞赛的过程中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。在参加相关竞赛的过程中好好准备,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有益于教学技能的培养。
——施梳苏教授
张本威教授
要保持注意力,提高学习效率,就像太阳光聚集能够点燃火柴一样。
——张本威教授
耐心倾听
悉心沟通
感谢每一位教授的谆谆教诲
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,
同学们定会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
带着教授们的寄语与期盼不断成长!